类别: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:2025-09-24 浏览: 次
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大厅里,金属剑尖碰撞的清脆声响再次有节奏地回荡起来,十几个戴着面罩、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小小身影正在剑道上敏捷地移动,他们的眼神专注,手中修长的花剑划破空气,场边,一位气质干练的女性正仔细观察着每个孩子的动作,不时点头微笑——她就是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。
“看到孩子们重返剑道后脸上洋溢的笑容,这就是我们所有努力的最大意义。”王钰在接受专访时表示,“过去几年间,青少年击剑运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,而现在我们正见证着这项运动温暖复苏的每一个珍贵时刻。”
十岁的李梦瑶刚刚结束了一场练习赛,她掀起面罩,露出红扑扑的笑脸:“我太想念这里了!在家的时候我只能对着镜子练习步伐,现在终于可以重新和朋友们一起实战了。”像梦瑶这样迫不及待回到击剑馆的孩子不在少数。
根据北京市击剑协会的最新数据,截至目前,全市89%的击剑培训机构已恢复正常训练,参训青少年人数恢复至此前水平的85%,且新增注册青少年击剑学员人数较去年同期有显著增长。
“这一数据令人鼓舞,”王钰分析道,“它不仅表明击剑运动正在复苏,更反映出家长和孩子们对体育锻炼价值的重新认识,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,击剑不仅能增强体质,还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、决策力和应变能力。”
为确保孩子们安全重返剑道,北京市击剑协会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方案,王钰介绍:“我们采取了分时段训练、限制同时训练人数、加强器材消毒等措施,我们还鼓励俱乐部创新教学模式,将线上与线下训练相结合。”
一些俱乐部推出了“云击剑”课程,孩子们在家也可以通过视频接受指导,进行基础动作练习,这种混合模式不仅保证了训练的连续性,还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有机会接触这项运动。
“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可能性,但击剑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实战体验,”王钰强调,“现在孩子们回到剑道,我们更注重让他们享受过程,而不是急于参加比赛或追求短期成绩。”
王钰自己就是击剑运动的受益者,她从8岁开始练习击剑,后来虽然未能成为职业选手,但击剑培养的品格和能力却影响了她的人生道路。“击剑教会我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,如何优雅地面对胜利和失败,这些价值远超越赛场本身。”
作为协会副秘书长,王钰致力于推广击剑的教育功能。“击剑被称为‘移动的国际象棋’,它同时锻炼孩子的身体和大脑,每个动作都需要战略思考,瞬间决策,这种训练对孩子的学业和生活都有积极影响。”
家长赵先生对此深有体会:“我女儿练习击剑三年,变化明显,她做事更加专注,考虑问题更加全面,甚至数学成绩都提高了,最重要的是,她学会了坚持和不轻言放弃。”
为让更多孩子有机会体验击剑的乐趣,北京市击剑协会推出了“社区击剑计划”,与学校、社区中心合作,提供体验课程和入门培训。
“我们正在尝试降低参与门槛,”王钰介绍,“通过简化装备、设计趣味性强的入门课程,让更多孩子能够尝试击剑,我们也在培养更多基层教练,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。”
今年暑假,协会组织了多场青少年击剑体验活动,场场爆满,许多孩子第一次拿起剑就爱上了这项运动,王钰笑着说:“看到一个孩子第一次成功得分时脸上那种惊喜和自豪的表情,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大动力。”
对于击剑运动的未来,王钰充满期待:“我们希望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击剑人才,不仅是技术出色的运动员,更是有体育精神、有修养的年轻人,击剑不仅仅是一项运动,它是一种教育方式。”
协会计划在未来一年内举办多项青少年击剑赛事,但会更强调参与和体验而非竞赛成绩。“我们将设计更多趣味性比赛,降低竞争压力,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击剑的乐趣。”
王钰最后强调:“我们的目标不是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冠军,而是让他们通过击剑获得快乐、结交朋友、培养品格,当看到孩子们在剑道上发光发亮的眼睛,我们就知道这项工作值得全力以赴。”
在击剑馆里,又一轮练习开始了,孩子们相互敬礼,然后摆出准备姿势,他们的眼神专注而明亮,手中花剑在灯光下划出银色的弧线,这一刻,剑道上的每个孩子都是赢家——他们找回了运动的快乐,收获了成长的勇气,并在每一次进攻与防守中,书写着自己独特的故事。